可在0.1秒的时间里从大量人群中探测到温度异常的目标,对温度异常者语音播报,预警提示,同时后台支持查看并导出所有人员信息,既不耽误通行时间,又能保护旅客安全,人脸识别+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已然成为全国各大公共交通枢纽必备安防工具。
机场、车站、客运码头等公共交通枢纽由于人流量非常大、人员密集度非常高,而红外测温有非接触、速度快的主要特点,正是由于不“挨***”的零感测温,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后,不少市民反映当地地铁等没有实行测温进站,广东就闹了这个乌龙。
其实乘客在进入地铁站的同时,远距离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就已经绘制出人们的体温画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的检测距离可达10米,而且毫秒之间就能测出人们的体温数据,目前光深圳市的深圳站、深圳东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光明城站、深圳西站6个车站都已在车站出站口(上述车站共计出入口13个)加装体温监测设备,共计32套。在防疫“黑科技”的助力下,乘客完全可以无感通关。
解决了快速发现的问题,我们不禁好奇,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这双火眼金睛是怎么炼成的?真的准吗?首先我们要知道,红外测温仪是采用***新检测戴口罩人脸识别算法和热成像体温检测技术, 要想测得准,***重要的就是探测器+AI算法,而AI算法又尤其关键。
北京清河火车站的百度AI测温系统项目就是基于AI技术,开发了一套自适应、自校准算法,可以同时采集身体多个区域的表面温度,并对其进行实时精准推测,使得运算后的结果更加接近现场实际环境下通行人员的体温情况,大大提高了体温检测精度。
但带着口罩,人体暴露的面部有限,又如何准确找到每个人的额头区域呢?百度工程师们针对口罩等佩戴物,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模型定制开发,又对人脸150个检测关键点进行***定位,***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脸识别+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固然厉害,但AI赋能安防的实际应用却远不止这一点,要知道除了入境管控,隔离巡逻也是一大难关,AI智慧安防必须有所作为。
厦门一家隔离酒店就与电信进行合作完成智能隔离工作。酒店管理人员通过安装于房门上的NB-IOT智能门磁监测设备,对房门的开关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一旦隔离人员的房门打开,平台将通过网站、短信、语音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实现对隔离人员的精准监控。
同时安防摄像监控系统则能够通过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证,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对是否有疫情人员进出或者是与酒店无关人员进出做到溯源,减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降低传染风险。
中科融通也为助力防疫工作,***时间研发调试紧急疫情区域机器人,用以代替或协助人类在疫情区进行人群实时监测、人体体温识别、异常体温识别、口罩佩戴识别、不规范穿戴警告、消毒液实时喷洒、疫情播报等工作。
目前各地依然有防疫和治安人员在进行日常巡逻、人员身份验证,为避免肢体接触和冲突,通常使用前端摄像机或手机进行抓拍,后端通过数据库进行人员信息比对分析,达到人员身份确认的应用。如果被检测的人脸符合黑白名单,系统会自动报警,可阻止不速之客进入特定区域,此外人脸识别系统也正用于调查,更快地解决并查出入侵者或失踪人员的***后位置。
针对一些人员密集区域(如校园、车站、地铁站、机场、社区等)的关键出入口、通道等卡口位置布置,也通过实时视频流分析和人脸识别,对重点未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实时报警。
而说到巡逻机器人,就不得不提兢兢业业却又萌态可掬的“北邮一号”。凭借地图同步构建定位、动态路径规划、深度学习智能大脑和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北邮一号”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自主巡逻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防控期间因人员流动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作为一款具备5G+AI能力的智能安防机器人,在维护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排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I技术赋能安防的例子还有很多,宇视科技的“特殊人群的远程关爱方案”能帮助医护人员和家属实时了解隔离人员状况,实现远程关爱;大华的“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管控方案”能够实现从电梯、室内、室外场景全方位的管控覆盖,已落地杭州、深圳等多地社区。
重大事件往往催生技术突破,从疫情爆发到复工复产,通过不同程度地利用大数据共享、数字政务、舆情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对疫情防控决策和公众参与发挥了作用,期间安防行业的应急产品及智慧化管控方案已成为社会防控的中坚力量。
总体来看,安防给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人工智能则给安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人工智能的赋能,和视频为核心的技术联接,安防行业的边界将变得模糊化,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自然也会越来越频繁。
更多资讯:派宝机器人
- 下一篇:派宝机器人|如何迎接安防机器人的风口
- 上一篇:派宝机器人|立白科技园智慧升级